
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和耳內按鈕克服語言障礙
99% 的人工智慧相關公司都專注於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來自深圳的新創公司 Timekettle 則致力於改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一次前往瑞士的旅程成為該產品誕生的催化劑。
馬蒂亞斯·穆勒,深圳

Leal Tian 是 Timekettle 公司的創辦人,該公司據亞馬遜稱,製造了全球首個基於人工智慧的翻譯系統。
在一個寬敞明亮的房間裡,約有20人聚集在一起,有些人注視著螢幕,另一些則在交談。這間辦公室位於鄰近香港的千萬人口城市深圳的迷你科學園區,四十年前這裡還只是幾個村莊。Leal Tian 看著團隊說:「我們有30位同事,平均年齡28歲,規模剛剛好。我不想成長得太快,因為許多新創公司就是因為這樣而失敗。」
天斯企業Timekettle hat im Dezember vergangenen Jahres seinen vierten Geburtstag gefeiert. Und auf der Site des Online-Händlers Amazon wird das von Tian und seiner Mannschaft entwickelte Produkt als «weltweit erstes auf künstliche Intelligenz gestütztes Übersetzungssystem» angepriesen.
「你甚至都沒有嘗試過」
使用這款高科技產品非常簡單:在兩人私下交談時,雙方各自需要一個耳塞和一部安裝了Timekettle應用程式並連接網路的智慧型手機。現在,他們可以用各自的母語交談,對方會在耳塞中聽到延遲一到三秒的翻譯。同時,講話內容也會顯示在智慧型手機上。
目前提供Timekettle 提供43種語言和超過90種方言。由於系統基於人工智慧,因大量數據的支持,從中文和英文的翻譯特別出色,甚至有「您根本沒嘗試過」的表現。從中文到德文的翻譯也很通順,即使是困難的逗號使用也符合規範。
Das System basiert auf drei Pfeilern. Die vonTimekettleentwickelten Ohrstöpsel gewährleisten wegen der Nähe zum Mund, dass die automatische Spracherkennung die Stimme gut wahrnimmt. Zudem hat das Startup an der Geräuschunterdrückung gefeilt, um den störenden externen Lärmpegel zu unterdrücken. Das Gespräch wird anschliessend von der App als zweitem Pfeiler des Systems in die Cloud übertragen, wo – als letztem Pfeiler – drei Vorgänge stattfinden.
在語音識別的第一步,系統會自動解讀人類語言,並且得益於深度學習方法,系統能夠自主擴充詞彙資料庫。接著進行機器翻譯,然後透過語音合成將連貫的文字轉換成聲音信號,使人們能夠理解。此外,第三步是在智慧型手機上閱讀翻譯內容。
2016年12月成立的公司間接與瑞士有關。來自中國中部湖南省的田氏父母幾年前首次前往歐洲。儘管這是一次有導遊的旅遊,但兒子開始思考他們如何在當地溝通。「我給他們的智能手機下載了五、六個語言應用程式,」這位年輕企業家回憶道。
在一次前往瑞士阿爾卑斯山的旅程中,他的母親患上了高山症,一位講法語的醫生救了她。當時如果使用手機上安裝的語言應用程式,本可以進行溝通。父母回家後,田問他們是否使用過這些應用程式。直到今天,當他說「他們甚至都沒試過」時,語氣中仍帶著不解和憤慨的混合情緒。
無需繁瑣硬體的通訊
田一直在思考,父母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一次在深圳參加展會,終於讓他大開眼界。「當時我自己裝了各種翻譯應用程式,想在現場能和那些不會說中文或英文的訪客交流。」但他的計劃卻徹底失敗了。「我對著手機說話,然後把手機遞給對方,讓他們讀翻譯內容。」
田明白了,以這種不自然的方式無法進行較長的對話。大多數情況下,談話在一分鐘後就結束了。手機不斷地傳來傳去,對雙方來說都太麻煩了。
這位畢業於成都著名的電子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在獨立創業之前,曾在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工作三年,隨後又在該集團旗下的一家初創公司任職。經過深思熟慮,他得出了兩個結論。首先,翻譯時重點不在於語法,而在於特定詞彙。「如果你去一家義大利餐廳,語言應用程式翻譯成『我點披薩』,服務員能理解,即使句子不正確。但問題在於,如果你點的是披薩,卻被翻譯成『千層麵』,那就會出錯。」田說。
Und seine eigenen Erfahrungen auf der Messe in Shenzhen und jene der Eltern in Europa haben ihn zweitens gelehrt, dass Gespräche in einer natürlichen Atmosphäre stattfinden müssen. Hat man wie bei Timekettle只需在耳朵戴上一個耳機,在交談時就能使用手勢,並且可以直視對方的眼睛,感受到情感。「人們應該能自由地交流,而不被硬體所干擾,」田先生解釋了他的結論。第一款產品的名稱也因此定為WT2,這兩個字母代表「wearable translator」,即可穿戴翻譯器。
美國是最重要的市場
約一半的銷售額來自Timekettle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各佔20%的份額。中國對這家新創公司尚未扮演重要角色。「在我的祖國幾乎不存在語言障礙。而在美國,則有許多多元文化的家庭,」田強調。美國的客戶調查顯示,每五位Timekettle的購買者中,就有一位使用耳塞與其他家庭成員交流。
選擇年輕的千萬人口城市深圳,這座城市也被稱為「硬體的矽谷」,對這位企業家來說是一個合乎邏輯的決定。田先生說:「如果我們在產品開發上遇到困難,開車一小時內就有硬體公司可以幫助我們。」此外,他也喜歡這座城市的氣候。中國南方從不會太冷。深圳聚集了許多年輕企業家,散發出迷人的活力。這座城市為許多中國人提供了理想的環境,讓他們實現像田先生一樣的中國夢。
繁體中文 EN https://www.timekettle.co/